材料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和强调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是对原“十六字方针”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与时俱进。它是中国新时期全面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工作方针,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衡量标准。
2013年年初,习近平同志在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批示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
建设法治中国,是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总结35年来的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法治建设目标。它是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于一体的新要求。
材料二:201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习近平强调,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习近平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从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角度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认识。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3.总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求坚持科学立法,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强化监督制约,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实现法治国家,必须首先实现法治政府。政府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同时法治国家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实现法治社会。
实现依法治国,重点是在深刻把握社会运行的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用法律手段强化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针对社会管理领域的重点人群、重点活动、重点区域以及重点行业,建立起以法律手段为主体、多种手段协调与配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 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 (2016-9-26)
- 2015年司法考试---取保候审的适用对 (2015-1-19)
- 2015年司法考试刑法 :不作为成立犯 (2015-1-17)
- 刑事诉讼法复习:漏罪和新罪的管辖 (2015-1-13)
- 2015司法考试民法专题精讲:善意取得的 (2014-11-20)
- 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 (2014-11-19)
- 司法考试行政法:行政处罚的种类 (2014-11-18)
- 行政诉讼法(真题变动) (2014-11-17)
-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的67条完美总结(201 (2014-11-17)
- 最高法院关于交通事故的30个实用问答( (2014-11-17)